超越感受,因中灭因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26)

2020-12-25 20:47:31 780 Lisa

简体版(编辑/校对:觀)


女声朗读:AI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第一条

超越感受,因中灭因

当禅修者完全地安住于感受,不再对感受生起任何相关念头地观照着感受,对身受不再生起其它心理反应。比如贪,乐受生贪,为贪随眠所使;比如瞋,苦受生嗔,为嗔随眠所使;比如痴,于二受不如实知,不苦不乐受生,潜伏之痴,为痴随眠所使。

感受啪一声断了或者完全地熄灭了,禅修者的心变得清净、涤净、稳定而有用,生起慈悲喜舍心,这种心不仅仅字句的覆诵,这是没有贪爱和自我认同我执的。以这种清净,涤净,稳定和有用的心,行者于心识“观照心识”,心念处,安住于心,随观心识,于心观心而住。

心有贪时,行者了知心有贪,心无贪时,他了知心无贪,心有嗔时,他了知心有嗔,心无嗔时,他了知心无嗔,他知道,当贪和瞋已生起时对它们保持念住,那么它们就不会成了因,进一步对缘起贪与嗔而续转轮回之轮了,这是在果中灭去了因的力量。当他接触到一个会引起贪或嗔的所缘时,保持严密地念住于它,那么贪或瞋就无法生起,这则是在因中灭因。有了这个因中灭因的念住力,行者便是圆满地修习着经典上所教示的:看,应当就只是看,听就只是听,感知就只是感知,想就只是想。而行者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透过对苦受精进地念住,他已经净化了自己的心并且令心稳定而有用。

对于一般直观力还很迟钝的行者,如果刚开始的念住练习就要试着修习看就只是看的话,是极为困难的。这是因为心识是个细微的观照所缘,而一个散乱不堪的心与没有定力的心,是一个尚未清净、羸弱、未调伏的心是还没辨法掌握它的。但是,当禅修者的心经由念住于苦受而强化了,他就能掌握看就只是看,听就只是听,想就只是想。而念住修习中如果妄念生起了,心应该跟随其后去注意它们。

理论上,去跟上每一个念头,念住地掌握住它应该是可能的,然而,实际修习中,要散乱的心去念住于让它分心的所缘上是极其困难的。假使心已经强而有力地专注,就一点也不会从原先所选定的禅修所缘上跑掉。再者,注意在妄念上,禅修者时常是失念而散乱的,相信自己正念住于妄念上,而事实却是他已经被妄念拖着走了。因此,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更加热诚地,专注地念住于这个禅修的初始所缘,触或感受。

关于观照法、心的元素,法念处侧重于观照心所,所有心所亦包含在法处、法界里,法念处是安住于法,随观诸法,于法观法而住。接下来要提到五盖,七觉支就都是属于一些心所,这些是比心识更为微细的。观照心的元素法念处可以说是,因为对于感受的精进念住,所生起的一种修习,精进念住于感受时,五盖这些心的元素心所,可能会生起。

当感受耗尽了或止息了,七觉支七菩提分,就可能出现。当它们生起时和灭去时,禅修者必须念住于这些心的元素心所。如果嗔恚盖生起,行者不要用一个心里的标记去标记这是嗔恚,行者只要去对嗔恚的事实警觉地保持觉知。如果舍觉支生起了,行者就警觉地保持觉知着舍觉支的事实。禅修者将能完好地完成他的任务,这也是因为他从念住于感受的修习中已经发展出一个强而有力的专注以及一个清明稳定的心。

事实上四念处中的身、受、心和法,它们彼此并不是各自独立生起的。它们是联合在一起生起的。当禅修者正念住于接触之明觉时,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这四个念处都包含在其中,念住于其中一个,禅修者也是念住于其他三个了。当感受最突出偏重,它就叫受念处,当偏重在心识,它就叫心念处。当四念处的修持完全了,圆满了,行者便完全地发展了七觉支。当七觉支完全圆满地发展了,禅修者就达到了觉悟。

然而,这是个未来的成果,在此,宣隆内观禅修法的概略简介中,不需考虑到对它作进一步的说明。如果一粒芒果种子种下了,一棵芒果树将会萌芽,修习者应该全心全意地把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芒果种子好好种下,果就会照顾好它自己,结果自然成,修行也就这样,种怎么样的因,就结怎么样的果。只要有努力过,是不会白费的。

 

第二条

每当一件事物终止,另一件事物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再生,有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自己愤怒生气,就生在地狱中,愤怒令你的心变得愚痴,你的心就投生在畜生道一阵子了,这就是恶业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前一刻的心使得现在的心出生于某种心情和心的取向,现在的心又创造缘起,决定了将来心的状况。

因此,如果你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而令自己心的一刻,投向了畜生道,而令自己有兽性的愤怒,你是不值得的,你要留意观察你在禅坐中,心的取向和状态,你为何总是如此想象,总离不开观察别人的心意,不是自己呢,别人与你何干?

譬如拔除茅草,握不紧会割伤手,做应该做的事,守戒必须贯彻到底,远离各种恶意与不善行为,不沾染世间的尘垢,修行散漫放逸,不能消除众恶,清净行有污缺,得不到福德与利益,自己心行不正,却去毁谤他人,将受恶业捆绑,自己投入火坑,做不该做的事,必然回到自身,学习正法舍非法,清净身口意,这才可称为正习。

 

 

繁体原文:

第一条

超越感受,因中灭因

當禅修者完全地安住於感受,不再对感受生起任何相関念頭地觀照著感受,对身受不再生起其它心理反應,貪,樂受生貪,為貪随眠所使,瞋,苦受生嗔,為嗔随眠所使,痴,於二受不如實知,不苦不樂受生,潛伏之痴,為痴随眠所使,感受啪一声断了或者完全地熄滅了,禅修者的心变得清净,滌净,穩定而有用,生起慈悲喜捨心,这種心不僅僅字句的覆誦,这是沒有貪愛和自我認同我執的。以这種清净,滌净,穩定和有用的心,行者於心識'觀照心識',心念處,安住於心,隨觀心識',於心觀心而住。心有貪時,行者了知心有貪,心無貪時,他了知心無貪,心有嗔時,他了知心有嗔,心無嗔時,他了知心無嗔,他知道,當貪和瞋已生起時对它們保持念住,那麼它們就不会成了因,進一步对缘起貪与嗔而續轉輪㢠之輪了,这是在果中灭去了因的力量。當他接觸到一個会引起貪或嗔的所缘時,保持嚴密地念住於它,那麼貪或瞋就無法生起,这則是在因中灭因。有了这個因中灭因的念住力,行者便是圓滿地修習著經典上所教示的,看,應當就只是看,聽就只是聽,感知就只是感知,想就只是想。而行者之所以能夠做到这样,是因為透过对苦受精進地念住,他已经净化了自己的心並且令心穩定而有用。对於一般直觀力還很遲鈍的行者,如果刚開始的念住練習就要试著修習看就只是看的話,是極為困難的。这是因為心識'是個細微的觀照所緣,而一個散乱不堪的心与冇定力的心,是一個尚未清净,羸弱,未調伏的心是還没辨法掌握它的。但是,當禅修者的心經由念住於苦受而强化了,他就能掌握看就只是看,聽就只是聽,想就只是想。而念住修習中如果妄念生起了,心應該跟随其後去注意它們。理論上,去跟上每一個念頭,念住地掌握住它應該是可能的,然而,實際修習中',要散乱的心去念住於讓它分心的所緣上是極其困難的。假使心已經強而有力地專注,就一点也不会從原先所選定的禅修所缘上跑掉。再者,注意在妄念上,禅修者時常是失念而散乱的,相信自己正念住於妄念上,而事實郤是他已經被妄念拖著走了。因此,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更加熱诚地,專注地念住於这個禅修的初始所緣,觸或感受。

関於觀照法,心的元素,法念處側重於觀照心所,所有心所亦包含在法處,法界裡,法念處,安住於法,随觀諸法,於法觀法而住。接下来要提到五蓋,七覺支就都是属於一些心所,这些是比心識更為微細的。觀照心的元素法念處可以說是,因為对於感受的精進念住,所生起的一種修習,精進念住於感受時,五蓋这些心的元素心所,可能会生起。當感受耗盡了或止息了,七覺支七菩提分,就可能出現。當它們生起時和灭去時,禅修者必須念住於这些'心的元素心所。如果嗔恚蓋生起,行者不要用一個心里的標記去標記这是嗔恚,行者只要去对嗔恚的事實警覺地保持覺知。如果捨覺支生起了,行者就警覺地保持覺知著捨覺支的事實。禅修者將能完好地完成他的任務,这也是因為他從念住於感受的修習中已經發展出一個强而有力的專注以及一個清明稳定的心。事實上四念處,身,受,心,和法,它們彼此並不是各自獨立生起的。它們是聯合在一起生起的。當禅修者正念住於接觸之明覺時,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和法念處,这四個念處都包含在其中,念住於其中一個,禅修者也是念住於其他三個了。當感受最突出偏重,它就叫受念處,當偏重在心識,它就叫心念處。當四念處的修持完全了,圓滿了,行者便完全地發展了七覺支。當七覺支完全圓滿地發展了,禅修者就達到了覺悟。然而,这是個未来的成果,在此,宣隆內觀禅修法的概略簡介中,不需考慮到对它作進一步的說明。如果一粒芒果種子種下了,一棵芒果树將会萌芽,修習者應該全心全意地把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芒果種子好好種下,果就会照顧好它自己,結果自然成,修行也就这样,種怎麼样的因,就結怎麼样的果。只要有努力过,是不会白費的。

 

第二条

每當一件事物终止,另一件事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再生,新的開始,如果自己

憤怒生氣,就生在地獄中,憤怒令你的心变得愚痴,你的心就投生在畜生道一陣子了,这就是惡業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前一刻的心使得現在的心出生于某种心情和心的取向,現在的心又創造缘起,決定了將來心的狀况,因此,如果你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而令自己心的一刻,投向了畜生道,而令自已有獸性的憤怒,妳是不值得的,你要留意觀察你在禅坐中,心的取向和狀態,你為何總是如此想象,總離不開觀察别人的心意,不是自巳呢,别人与你何干?譬如拔除茅草,握不緊会割傷手,做應該做的事,守戒必須貫徹到底,遠離各種惡意与不善行為,不沾染世間的塵垢,修行散漫放逸,不能消除衆惡,清净行有污缺,得不到福德与利益,自巳心行不正,郤去毁謗他人,將受恶業綑綁,自巳投入火坑,做不該做的事,必然迴到自身,學習正法捨非法,清净身口意,这才可稱為正習。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